Zhasang Monastery in Ngamring County, Shigatse

Chinese Name: 扎桑寺
English Name: Zhasang Monastery
Location: Located in Sangsang Village, northwest of Ngamring County
Admission Fee: Free
Opening Hours: All Day

About Zhasang Monastery in Ngamring County, Shigatse

Attraction Tips: 
• Traveling Hours: 1 or 2 hours
• Traveling Seasons: All seasons
• High Altitude Sickness Avoiding: Bring enough water or drinks, fruits and snacks with high caloric content
• Bring a good, broad spectrum sunscreen with a high SPF factor and a high SPF lip sunscreen to protect your lips too. 
• Never climb or sit on Buddhist statues or stupas.
• Avoid touching the head of monks or nuns and show respect to a nun or monk or spiritual teacher.
• Remove your shoes and your hat when entering a shrine room or monastery.

扎桑寺,在日喀则地区昂仁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北、多雄藏布南岸的桑桑乡。寺庙地处拉普公路(昂仁至萨噶段)北侧的山沟里,与公路直线距离约2.5公里。桑桑乡距县驻地60公里,县城距日喀则市209公里。

背景介绍

扎桑寺所在山头形状犹如龟背,有吉祥之意,故名“日吾扎桑”,寺庙亦得名“日吾扎桑寺”,简称“扎桑寺”。始建于16世纪中期,由仁增·贡觉顿珠兴建。仁增·贡觉顿珠,亦称“仁增·郭季定楚坚”、“邻泽·贵吉德木楚”、“仁增·廓吉垫珠”,16世纪人,出生于拉堆绛地方(今昂仁县的日吾扎桑地方),本名“额珠坚赞”,因传说他头上长有3根雄鹰的翎毛,系莲花生大师的化身,故人们称为“仁增·贡觉顿珠”。他属统治者家族中的成员,阿里班钦·白玛旺杰就是他的兄长。他曾发掘出不少伏藏,并将其汇集在一起即所谓“北藏”,其中有“堪卓宁提”等,后成为宁玛派的重要法门。72岁圆寂。

基本简介

扎桑寺共三组建筑,分别建在略呈东西走向的山脊之顶部、腰部和山下,由低至高称为“珠古”、“隆古”和“曲古”。
山下的建筑主要有扎桑拉章和玛尼拉康,海拔4420米。扎桑拉章用夯土和石块砌建而成,面积达1000平方米,有柱一百余根、房三十余间。玛尼拉康位于扎桑拉章侧面,高二层。底层有殿堂,面积约80平方米。“文革”期间遭到毁坏,1987年开始修复的扎桑拉章,面积仅500平方米。
山腰主体建筑为拉康巴热(意为“中拉康”),海拔4870米。从扎桑拉章山后的小路可通至该拉康。门向东南,墙体用夯土分层筑成,每层厚0.6,层间用石片间隔。殿堂面积4柱,殿内主供莲花生泥塑像,高十余米,像上佩挂各种金银饰物重达0.5公斤,传说此像曾两度开口说话,故被奉为寺中神明;另一尊石佛像高约0.6米,传说为莲花生大师当年携带至此;另两尊坎珠菩萨泥塑坐像如真人大小;还供奉有历代寺主的“肉身”(经防腐处理后刷以金箔或泥浆保存供奉的遗体)泥塑像。原殿中不有一件珍贵的黄金酥油灯,高约0.5米,可盛酥油3公斤,遗憾的是在“文革”中被彻底破坏。
山顶建筑为拉康孜(意为“上拉康”),海拔5000米。门向东南,面积4柱,主供莲花生大师泥塑像,如真人大小;还供奉有坚热斯(观音)、古如浪什什南、俄巴麦等泥塑像,传说在这些佛像体内装藏有当年莲花生从印度带来的各种宝石与矿石等物。该拉康毁于“文革”期间,近年来由群众集资开始恢复重建。
在拉康巴热的山脊上有一座尼姑及僧舍的废墟,均用石块、石片砌筑,墙垣残高1~3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扎桑寺内原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但在1959~1969年间已基本流失殆尽,现存的珍贵文物有明宣德年间的铜钹3对、旧唐卡2幅及艺术性较高的石刻造像。此外,寺中还收藏有相传为莲花生大师从尼泊尔携带至此的矿石和“脚印石”等。
铜钹:外径41厘米、钮径23厘米、通高7厘米、壁厚1厘米。钮部外侧用阴线錾刻有铭文及图案:铭文为楷书,双线勾勒,左书“大明宣德五年秋月内加金银造”13字;图案双龙戏珠,龙身修长,下有4足,足上有爪,龙背有鳍,上颌长颚上卷,两腮有长须,双龙之间为一火焰宝珠,珠上刻一不甚规则的“寿”字。线条流畅,保存完好。
建筑构件木雕;长72厘米、厚4厘米。构件一面正中雕刻一龙首,双目如铃,长吐龙须,大张血口,形象狰狞恐怖;一端的侧面雕刻两条毛部相对的螭怪,其头部长有河马一样的颚部,吐出长舌,怒目圆睁,身躯粗短,上有背鳍,下有一对粗壮的爪子,后有卷曲的长尾,整个形象给人一种极为压抑、恐怖之感;另一面雕刻一排小佛像,手结印相,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佛像周边间以缠枝、卷草、宝相花等吉祥花草图案,并间刻“化佛”小像,在其两旁刻有莲珠纹与莲花,整修构图充满祥和、宁静的气氛。在此木构件的另一端还刻有呈二方边疆图案的小佛坐像,头为螺发,结跏趺坐,身后有背光,双手结印相,在身高仅3厘米的佛像上竟然还精致地雕出其五官:双眼半启下视,额丰鼻隆,双唇微闭,表现出沉静、稳重的神情,雕刻造型技巧之精,足见创作者具有高超的技艺和表现力。
扎桑寺是早期宁玛派的重要寺庙,被称为宁玛派四大主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莲花生大师于8世纪在山南建桑耶寺之后于西行布道途中曾偕夫人曼达娃惹经过此地,并在此留下一件小衣,该寺由此成为佛教历史上的名胜之地。著名的噶举派僧人汤东杰布(1385~1464)也曾在此地修行3年。该寺在历史上很早就与内地中央王朝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曾得到明王朝赐予的“绢书”证符,特许其可行使独立的政教权,可不受前、后藏任何政教势力的统辖。寺庙下辖有昂仁县的拉扎寺、拉孜县的门嘎乃萨寺、谢门县的贡巴强寺、贡嘎县的多吉扎寺以及尼泊尔境内的颜布曲丹等多处寺院。贡嘎多吉扎寺为拉堆绛的土司杰西多吉西所建,仁增·贡觉顿珠被变定为多吉扎寺的第一代活佛。从扎桑寺第一代寺主仁增·贡觉顿珠至今,寺中堪布均为父子相传,到现在寺主仁增·白玛珠米活佛已传袭了十九代。寺中僧侣多时曾达到五十多人。现任寺主仁增·白玛珠米为日喀则地区和西藏自治区政协、佛协委员、日喀则地区佛教协会理事。